“说、学、逗、唱”进课堂

时间:2017-08-18 00:00:00  来源:  作者:黄山市新世纪学校黄山市新世纪学校

新世纪学校初中部    汪国强

说、学、逗、唱是说相声的基本功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,把握好这几个关键词,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。

 “说”,教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因此,教师的语言必须言之有物、言之有启、言之有趣、言之有韵。

  语言的科学性。我在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,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,就把我在一个宣传栏上看到的一句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”,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,让学生辨析,学生通过查询资料、课本,得出这句话不对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社会主义荣辱观,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由国家层面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社会层面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公民层面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

  再如;平常说的“改革开放”和“对外开放”理解大体差不多,但它们是有差别的,“改革开放”是对内改革,对外开放两个方面,而对外开放仅为对外。特别要强调的是讲基本国策时,只能用“对外开放”,而不是“改革开放”。

 语言的启发性。讲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的提高人口素质时,我用小品“超生游击队”中三个孩子的名字“少林寺”,“吐鲁番”,“海南岛”,可以看出人口多,必定会影响人口素质。概括为:父母是呆瓜,生的孩子是傻瓜,一家人成了苦瓜。强调了人口素质的重要性。

语言的幽默性。在讲“黄赌毒”内容时,说到抽烟对青少年危害时,我是反其道说:抽烟有三大好处。一、可防小偷,二、适合做演员,三、永远年轻。学生听了大为不解,瞪大眼睛等我把话说完。我是不紧不慢地说:防小偷——夜里咳嗽,贼不敢来;做演员——皮肤黑,不用化妆,适合演包公;永远年轻——吸烟的人死得早,档案里的年龄永远年轻。

 在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时,我会用一句“我相信你会在沉默中爆发”来驱散他的紧张感。

  上课时难免会遇到,风声、雨声、雷声大起的情景。在这时,学生惊讶、好奇、观望交织一片,我会插一句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”,那我们教室里缺什么呢——让我们的读书声响起来吧。

幽默是教师的魅力、能力、活力的重要标志,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的途径,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。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;是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剂;是消除疲劳的清醒剂;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。

“学”,包括两层含义,一是教师的学习;一是学生的学。

教师的学习。信息化社会迫使每个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终身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,为了给学生“一瓢水”,教师必须要有“一桶水”。这样就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,得心应手。在私立学校8年里,我坚持定报纸两份《中国剪报》、《杂文报》,杂志两份《读者》、《特别关注》,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、阅读新闻、剪贴报纸、写文章等,读书的种类涉及周易、哲学、文学、美食、饮茶、百家讲坛、收藏等。剪贴的报纸整理成书,近15本,堆起来有1尺多高,写博客120多篇。课堂上讲为实现理想要“脚踏实地,全力以赴”用了英语“Think  big,  Do  small.”;用 0.910 =0.348  110 =1  1.110 =2.59。告诉学生,只要我们付出比正常多那么一点点(10%),经过长时间的累积,就会获得惊人的效果。这些对老师和学生做学问来讲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
学生的学。在教学的过程中,学生永远都是处于主体地位,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,把学生想的“笨”一点,把课备的细一点。再细一点。如:在讲中国的传统、文化、精神、民族精神时,学生上课似乎是听懂了,可做作业时,一再出错,我就整理一条线索,且慢慢解读:传统(有糟粕)积淀 → 文化(有不健康或不符合时代的内容)形成→ 精神(美德、精髓)汇聚 → 民族精神凝聚力  →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这样一来,效果就好多了。

“逗”。一是“挑逗”,考试之前,对学生,班级都要给他们定目标,定好之后,就把某个学生叫来,激励他说,某某学生说要超过你,你说咋办?在班级上,就说:另一个班级要把你们班打到在地,在踏上一只脚,你们怎么办?第二层是物质奖励,规定好你超过谁,或这个班级超过几班,我请客,吃什么?你们说什么就什么!别说,在这我还真花了一些小钱。有一次,我居然答应一个班说考到第一名就请他们吃火锅,哪知他们班居然从倒数第二变成第一名。火锅没吃成,变成了毕业后,学生一见到我就说“老师,火锅!”逗起我来。

二是“逗乐”,夏天下午的第一节课,学生打不起精神来,昏昏欲睡,有的真睡着了。我便走到他跟前叫醒并问他:见到周公没有!他说:没有。我逗他说:别去见他了,有汪公在呢!他乐了,全班也乐了。

上课不专心,人在心不在的现象时常有之,一次,大家都在做笔记,我发现一个女生,目光呆滞,两眼无光,呆呆地望着我,心却在他游。我走到她跟前对她说:快记笔记吧!别老看着我,再看我也是一个老帅哥。为此,我就有了“老帅哥”的绰号。

“唱”如果一个教师能说能唱,那该多好呀!但我的喉咙天生沙哑,且五音不全,唱起来很难听。但在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时,也会哼上两句“我的家,在东北松花江上”和“大刀,向鬼子们 的头上砍去!”

我这里的唱是指“倡”,倡导、鼓励学生创新。科技创新能力,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。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,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。想不想,敢不敢,能不能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。为了鼓励学生创新,激发思维,上课时,我利用现实中创新的例子。如:“family”的公益广告一等奖,及“比西瓜大的鸡蛋”(其实是这地方盛产一种很小的西瓜,比鸡蛋小,味道好)引起学生的兴趣。再结合自己的见解。如初一语文学的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!”这里的“习”老师都是解释为“温习、复习”。我分析如下:就拿学英语来说,第一种情况:你今天学习英语,明天继而复习英语,如此循环,有快乐吗?第二种情况:学习一段时间英语,接着用学过的英语和外国人对话,是否有快乐呢?比较两种情况,学生肯定会说第二种情况快乐,那么快乐的关键是对“习”的理解,理解为“温习、复习”显然不尽合理,应该解释为“见习、实习、实践。孔子还说过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接着又问:《水浒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,学生回答:是第一部歌颂宋代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,那么我问:《水浒》上有谁是农民呢?……这样的课堂发问,引起学生兴趣,激活思维,培养要敢于质疑,要敢为人先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、能力、精神肯定会有些帮助。

“说”即教师的语言功力;“学”包括教师的学和学生的学;“逗”能融洽师生的关系;“唱”能帮助学生激活创新思维。到底有没有效,谁用谁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