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模一案”让语文更有语文味

时间:2017-08-18 00:00:00  来源:  作者:黄山市新世纪学校黄山市新世纪学校

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很多年了,随着进程的不断地深入,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老师,我们可喜地发现,我们很多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变地化,把课堂还给学生,教师的主导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日渐凸显。教师的教学观念、教学方式也都在发生了很大变化。 “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的三维目标代替了原来的简单的知识方面的目标,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正替代以前的教师“一言堂”,对学生“满堂灌”的方式,新的理念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,我校正在实施的“三模一案”的教学模式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。但是,我们也须清楚地看到,我们有些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,过分追求课堂的“花架子”,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,为了新颖而新颖,很多时候会有偏离教材,偏离教学本质的现象。我是个语文教师,我个人认为,我们的语文教学,无论是观念、还是方式方法,都应该在传承中创新,改革应该是“取其精华、弃其糟粕”,而应摒弃全盘否定的做法。语文课,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、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,语文是以语言的学习掌握为最主要任务的。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,让学生感悟语言、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,也要指导学生理解、感悟语言描写的内在美,否则,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方向。不要让语文课淡了或失了语文味。

语文是工具学科,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,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。然而,在现实的教学中,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的现象,有的将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;有的将语文课上成了艺术课;有的将很多随意的东西带上了语文课堂。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,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,以为拓展得越多对学生越有利,殊不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是学生感悟语言、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多少。

例如我听过有位老师在教学《桂林山水》一文时,就向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研读题目:通过小组讨论,找出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各有什么特点?学生分了小组,但由于这个问题并不怎么难,学生没怎么讨论,没费多大力气就将桂林的山奇、秀、险,漓江的水静、清、绿的特点一一罗列出来。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说明的,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、体味,而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过多讲解,而是开始了课外拓展。要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,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。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,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受到了美的陶冶,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,排比、比喻、对比、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,让人沉浸于美的意境中,流连忘返,回味无穷。如果说桂林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文章的外在形式的话,那么桂林山水的美则是这篇文章的内在灵魂,而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比记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要重要得多。在教学中,我们不能“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”。本课教学采用“三模一案”的模式上课,重点是要将导学案编好,“二模”教学时将重点摆在领略和感悟本课的语言美,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。

也有的语文课堂很热闹、唱歌跳舞,学生的活动形式多。粗看上去感觉学生学得很快乐,师生互动好,课堂气氛很活跃,然而整堂课下来,唯独读书不多,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课教学。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,教学时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,以读代讲,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,该讲的讲,该读的读,该练的练。要讲得精,读得透,练得实。只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,学得扎扎实实,教学目标顺利达成,即使课堂上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,没有精彩纷呈的教学场面,也是一堂好课。李白有诗云: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。”

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这不是一句空话,是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努力把握和践行的。假如语文课忽视人文性,就会严重影响了语文课育人功能的发挥;如果忽视工具性,忽视语文课的语言学习的功能,就会造成了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的异常现象,把一堂语文课上成表演课,重教师的个人表演不重视学生学习语言和语言表达,上成了丧失语文课本色的课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,将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倡的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到实处,让学生研读时,不重视设计研读专题,上课时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,盲目提倡课外拓展,甚至为了拓展而拓展,似乎哪节课没了拓展就是一堂不成功的课。我校倡导的“导学案”则将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倡的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,让学生研读时根据研读专题去学习,教学时我们能放得出去,收得回来。语文教学,我们必须去掉花哨的装饰,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。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本,把感受文本、品味语言、内化思想融于听说读写之中,从形式的教学回归到语文的本位,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提升。

诚然,我们不能否认,课堂拓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;有利于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,但我们要把握好度,过分泛滥反而会降低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。将画画、唱歌、表演等方式带进语文课堂固然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、更活泼,可以带给学生更多欢乐,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快乐,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,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,整合的程度怎样,我们仍需不断探究。妥当把握好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,使其有机结合,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真语文,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真快乐,我们每一个教师仍任重道远,尤其是我们这一批年轻教师。